专版丨工业振兴再创新优势
实体兴,则经济兴。发展壮大实体经济,才能为经济稳增长夯实基础,才能为高质量发展强支撑。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区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西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对广西工作系列重要指示要求为指引,坚持“政策为大、项目为王、环境为本、创新为要”,围绕“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的产业发展思路,坚定不移做优做大做强实体经济,全区工业化进程进一步加快,产业结构不断优化,要素产出效益提升,绿色发展能力凸显,逐步形成了高质量发展新体系。
“筋骨”更强 “体魄”更壮柳州,广西工业重镇,一辆辆穿梭往来的新能源汽车,成为这座城市流动的符号。
从曾经的以微车为主到商用车、乘用车并驾齐驱,再到如今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开拓新蓝海,高速转动的车轮和不断书写的“传奇”,见证了这座城市工业转型发展的步伐。如今,依托3家整车企业、4家专用车企业,柳州市已集聚1000多家骨干零部件企业,形成千亿元汽车产业集群。
一季度,上汽通用五菱小型新能源乘用车销量同比增长16%。图为五菱宏光MINIEV自动化生产线。上汽通用五菱供图
加快工业现代化是广西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翻过的“山”——近年来,面对纷繁复杂的国内外发展环境,面对经济下行压力等重重挑战,我区始终把实体经济作为稳增长调结构的主战场,既加快发展速度,做大工业总量,又深入推动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奋力闯出速度质量统一的产业振兴之路。
体量不断壮大——2021年,全区工业增加值6074亿元,是2012年的1.7倍;全区工业营业收入2.2万亿元,比2012年增加7100多亿元。
发展活力更足——近3年,全区每年平均增加规上企业1000多家,截至2022年一季度,规上企业总数超过8200家,比2012年末增加近3000家。
基础更为牢固——据统计,目前全区工业行业大类有39个,接近全部工业门类,广西工业基础更实、质量更优、韧性更足。
动能转换 结构更优
南南铝加工热轧制造中心,由该公司联合国内知名高校和多家制造企业共同研发的国内首台套辊底炉格外引人注目,自2020年5月建成投产至今,已累计生产合格产品超过4万吨,打通了航空航天铝合金中厚板全线生产装备中受制于人的最后一环。
从“鸟枪换炮”到“高端铝合金产品上天入海”,再到自主研发制造重大短板装备项目,自主创新成为南南铝加工加快蜕变的底气。近年来,南南铝加工先后攻破航天、航空、轨道交通、3C泛半导体等领域关键技术难题,多次创下中国第一乃至世界第一的纪录,产品销量大幅增长。
南南铝加工热轧制造中心国产首台套高端高精铝合金中厚板辊底炉生产线。 南南铝加工供图
在跃动的广西工业发展曲线里,创新是最强劲的脉搏。当经济进入新常态,在依靠资源投入带动增长的粗放型经济难以为继的时代背景下,广西工业主动应变、谋变,打好产业转型升级攻坚战,促进经济发展从要素驱动、投资拉动为主向效率引领、创新驱动转变。
“老”树新枝:2021年,全区实行“千企技改”项目1168个,建成84个智能工厂和50个数字化车间,机器换人、生产换线、设备换芯,推动传统优势产业从粗放、低技术水平、高消耗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变。
“新”兴向荣:紧跟现代产业变革趋势,新兴产业在精心培育中发展壮大。新能源汽车、智能电视、智能手机等新产品每年成倍增长;“数字广西”加快布局,全区数字经济规模预计突破8000亿元。
“轻”起扬帆:从路边摊到“粉”圈顶流,小小螺蛳粉风靡全国并造就百亿元大产业;冰箱、空调等智能家电实现广西制造“零”的突破;机电设备、黄金珠宝等轻工产业快速发展,轻工业“断层缺位”的状况得到初步改善。
加速崛起积聚而成的新动能,为我区工业结构调整按下了“快进键”。“十三五”期间,战略性新兴产业对全区工业增长贡献率超过30%;2021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提高至16%。
谱写“链”曲 聚势勃发
北部湾畔,北海依托惠科等龙头企业,发挥配套产业链比较完善的优势,电子信息产业集群不断实现新跨越;钦州石化产业从“一枝独秀”到“多头并进”,初步形成“油、煤、气、盐”特色化、专业化石化产业体系;玉林市铜基新材料、不锈钢、新能源材料等临港产业链初现雏形,全力打造全国重点金属新材料和新能源材料产业基地;贺州构建“原料开采—加工—销售—应用”一体化碳酸钙产业集群,“点石成金”正在成为现实……
在玉柴国六发动机智能化工厂,员工通过操控面板即可实现车间无人化全自动生产。玉柴供图
八桂大地,一批批特色鲜明、集中度高、关联性强、市场竞争优势明显的产业集群跃然而出,展现广西工业发展态势之变。
近年来,广西明确“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抓创新、创品牌、拓市场”的思路,推动相关配套产业协同布局,带动产业链提升,逐步改变了“企业孤岛成长”“工业孤军奋战”的被动局面,产生产业发展的倍数效应。
外引内育,“强”出竞争力。成功引进华谊、吉利、华为、惠科等一大批世界500强、全国500强企业,实现“引进一个大企业,突破一个大产业”;实施“百亿强企”“千亿跨越”大企业大集团提升行动,打造领航企业新方阵,全区产值百亿元工业企业达23家、柳钢成为全区首家千亿元产值工业企业;确立百家单项冠军、百家“专精特新”小巨人、百家龙头企业的“三百培育工程”,更多细分领域“小巨人”“隐形冠军”不断涌现。
项目为王,育出新优势。我区建立了“双百双新”产业项目、“千企技改”工程项目等平台,推进一大批打基础利长远、促转型调结构的重大项目和补链强链项目。2021年,全区工业投资同比增长27.5%,“双百双新”项目推进393个、开工97个、竣工86个。
在贺州市平桂区的广西黄金珠宝产业园,工人在检查手镯的压光质量。 聂志成 摄
上下“链”通,“延”出新价值。南宁、百色市大力延伸高附加值工业型材、航空航天铝合金、汽车轻量化用铝、高铁动车铝制件等铝精深加工产品;柳工装载机、上汽通用五菱、东风柳汽本地配套率提升至77%、57%、44%。
伴随产业重构,目前,我区已打造10个千亿元产业,重点发展的汽车、机械、高端金属新材料、绿色化工、电子信息等产业集群集聚效应凸显,产值占比突破80%。
从粗放型向注重引领未来的成长性、集约型转变,由小而散向大而强转变,多元化、特色化、集约化的广西新型产业发展格局正逐渐成型。
左:华谊钦州化工新材料一体化基地一期大型生产装置。刘峥 摄
右:一季度,惠科电子北海产业新城完成产值65.6亿元。记者 蓝永前 通讯员 蔡志军 摄
一线故事小企业蝶变“小巨人”
记者 罗 婧 骆万丽
5月12日,走进广西美斯达集团制造工厂,机械手臂在不停挥舞,一个个零部件和机构件像搭建积木一样快速组装成一台台移动破碎筛分设备。这些设备在矿山开采、建筑垃圾资源处理利用等多个领域被广泛使用。
“每一台设备基本上都是根据客户当地的地质情况以及具体使用要求量身定做的。”据广西美斯达集团董事长黄康华介绍,走精细化、特色化、专业化的产品路线,让美斯达在机械产业的竞争红海中成功突围,拓展出市场新蓝海。
2014年,以生产选矿设备起家的美斯达抓住国内城市更新加快、环保理念不断提升的市场契机,向物料处理设备制造领域转型。经过8年深耕,在南宁土生土长的美斯达集团已成长为国内细分领域的“单项冠军”企业,在国内移动破碎筛分板块占据了超过50%的市场份额。
“传统工程机械企业生产规模大,以标准化生产为优势,但定制化产品较少;中小企业虽然标准化生产优势不明显,但体量小更容易掉头,可以根据市场需求灵活应变。”黄康华说。
紧跟市场需求,练就独门绝技,才能在市场竞争中赢得先机。近年来,美斯达勇于创新,积极引进国内外人才,设立了研发中心,坚持“一代在使用、一代在生产、一代在研发”,让产品不断推陈出新,不仅成为国内行业的领跑者,而且成功打入欧美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市场。
今年一季度,受疫情影响,传统工程机械及零部件企业营收、净利润普遍下滑,但美斯达却在逆境中保持稳步向上的势头,其中RCEP国家、非洲和欧美市场的出口业务爆发式增长,今年国际业务总量有望突破3亿元。
近年来,广西出台了一系列措施,从财税金融支持、产业链协同创新等方面大力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单项冠军”企业。宏观环境的支持为美斯达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目前,我们正在布局移动破碎筛分产品向产品链上下游延伸,未来几年将在南宁形成包括开采、装卸、破碎、筛分、搬运5大板块物料处理高端装备制造基地,力争实现产值100亿元的目标。”黄康华称。
老工厂装上“新大脑”
通讯员 刘珍 记者 骆万丽
以大国之材,造大国重器,关键是以“智能化”带动“工业化”。
5月17日,记者走进柳钢集团热轧厂2032mm生产线,眼前加热炉闸门升起,1300摄氏度的熊熊烈焰中,一条火红“钢龙”顺着传送辊道奔驰而去,穿过轰鸣的轧机,在热卷箱稍作停留,又一路欢唱着冲过精轧机,向层流冷却段疾驰而去。
在加热车间操作室里,大班长王冠生和同事正聚精会神地盯着加热炉内监控画面与身前的电脑显示屏。他们轻点鼠标按钮后,加热操作即进入了“自动状态”。当每块钢坯进入加热炉,经燃烧加热后,颜色由暗红,再到亮黄,系统便会提示完成加热操作,此时火红的加热炉闸门自动打开,火红板坯“哐当”一声落至辊道向着轧机急速前行。
这是热轧厂自主研发的加热炉智能燃烧控制系统带来的便利,王冠生向记者做了一个比喻:“加热控制系统就是加热炉的大脑,它可以不断‘感知’烧钢过程中的温度变化并进行‘自我调节’,就像做饭一样,高质量的热轧带钢也离不开‘火候’的把控。”这个系统的应用结束了手动烧钢的历史,提升了加热精度,保证了轧制质量,也大大降低了操作工的劳动强度。
自动化室副主任工程师钟海斌告诉记者,目前加热炉智能燃烧控制系统投用至热轧厂5座加热炉,每年可减少能耗及坯料损失约3000万元。
热轧厂加热炉智能燃烧控制系统是柳钢集团深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的缩影。近年来,柳钢集团全面铺开“数字柳钢”实施路径,通过摸索运用高新科技,重构思维模式、优化作业流程,打开一扇扇让传统产业焕发时代新活力的智慧大门,擦亮了“智慧柳钢”金字招牌——
全国首个“5G云上钢厂”落地柳钢防城港钢铁基地。如今,在防钢基地冷轧厂5G创新工作室里,大屏幕上播放着5G摄像机实时采集的画面,工作人员通过键盘和鼠标,远程遥控生产线有序运作。
在柳钢集团柳州本部,转炉厂炉口火焰AI识别、全国首家中板智能标牌焊接机械臂等投入使用;冷轧厂利用5G、云和AI等技术深入生产流程……
一项项新技术新应用,正不断推动企业节能减排降碳、提质降本增效,打造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的数字钢厂。
报纸版面截图。
广西日报专题报道|书写决胜脱贫、全面小康的壮美诗篇
北海高架桥加固改造工程开工
北海高架桥建成于1991年,位于大东区,南起沈海立交北引道,北至东北大马路,全长1308.5米。经过33年的运行,经系统检测,桥梁存在挂梁、桥面铺装层破损等系列病害。为保证桥梁运行安全,9月7日,北海立交桥挂梁更换、全桥铺装层和道路面层翻建、重新浇筑第22跨梁托等加固改造工程开工,计划10月26日主体完工。
市城管执法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本次改造工程除了继续保持“高品质、精益心”严格要求外,将科学安排工期,减轻对市民生产生活影响。首先是加大投入提高施工效率,通过多组队伍交叉作业,桥上桥下各项目齐头并进,努力优化施工工艺,提高工作效率。其次,改造将多应用新材料,提高桥梁耐久性。据介绍,本次北海高架桥重新浇筑的梁托将使用UHPC超高性能混凝土,这种混凝土抗压强度、抗拉强度是普通混凝土的3倍以上,具有高强度、高耐久性、高韧性等优点。最后,严把质量安全关,一方面对施工进行全过程质量监督管理,全力打造经得起检验的放心工程、精品工程;另一方面,通过增设防噪防尘设备,全力减少噪声扬尘对市民生活的影响。其中,晚10时至早6时将不进行较大噪声作业,确需连续作业的,采用小型机械、安装隔音罩等措施,严格控制施工噪声;利用水车、雾炮机对挖土、拆除等作业及时进行降尘,对易产生扬尘的水泥等施工材料进行覆盖,抑制扬尘污染。(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主任记者于海)
相关问答
桂电北海校区机械工程值得读吗?
毫无疑问,桂电北海校区机械工程是值得读的。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社会认可度和含金量都很高,机械工程就业也很好,前景广阔,因此是值得读的。毫无疑问,桂电北海校...
帮个忙各位老表咨询一下,求告知!!!广西北海市的机械员培训...
学的...如果把自己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有效的调整,一定会大大提高学习效率。学建筑八大员和考证,选择好的机构,学的很快也能学得更精,广西腾翼教...
桂电北海校区到底是本科院校还是专科院校?(我是机械工程的)现在有点乱!资料太多有点复杂?
桂电北海校区,是专科为主,有少量本科专业。具体可上学校官网查看。有详细介绍。桂电北海校区,是专科为主,有少量本科专业。具体可上学校官网查看。有详...
北海职业学院面积?
学院坐落于北海市西藏路南端,校园占地面积150亩(本部),建筑面积3万多平方米,拥有现代化的教学大楼、实验实训大楼、公寓式学生宿舍、学生饭堂及标准篮球场、...
北海市创业项目有哪些??-懂得
要创业首先要知道,钱在什么地方。农业时代谁拥有土地税就拥有金钱;工业时代谁拥有机器设备谁拥有金钱;大工业时代谁拥有流通环节税拥有财富;现在是...
北海职业学院是公办吗?
是公办北海职业学院有西藏路校区和湖海路校区,全院占地面积24.9万平方米,校舍总建筑面积16.8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为38504.64万元;设有教学系部8个,开办高...
北海市中等职业学校官网?
北海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官网:http://www.bhszzx.cn/北海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简介北海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创办于1981年,学校占地面积300多亩,现有教职工319人,学...
万宁有大型的船厂吗?
没有。万宁市的工业主要有电力工业、机械工业、制糖工业、钛矿业和其他工业。造船的厂子主要有:江南重工、大连造船、江苏新世纪造船和新时代造船、江苏中海重...
请问桂林航天工业学院和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相差多远?
不远,不到10公里,而且就是一条公路上桂电有金鸡岭校区和尧山校区,然后航院位于这两个校区大概中间的位置,在一条路上不远,不到10公里,而且就是一条公路上桂电...
中国海军退役军舰鞍山号驱逐舰的动力机械是锅炉,它还是用煤烧蒸汽的原理来驱动吗?
鞍山号源自苏联07型驱逐舰,设计工作是意大利完成的,作为二战后的舰艇已经不烧煤了。在甲午海战时期的铁甲舰就是蒸汽锅炉为动力,那时候还是使用煤炭为动力。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