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轮机

工程机械产量2015 产业全景概览智研产业百科【648】——制药机械

小编 2024-10-09 洗轮机 23 0

产业全景概览智研产业百科【648】——制药机械

摘要: 我国已是药机生产大国。中国制药装备行业协会数据显示,2015年以来我国主流制药机械产量快速增长,2022年主流制药设备产量高达68079台;其中饮片机械及设备产量最大,达21407台,占我国主流制药设备产量31.4%;其次为药物检测机械设备,产量达11754台,占据我国主流制药设备产量的17.3%。经过数十年的开拓和积累,我国制药机械行业逐步形成了一批具有较强研发能力、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在中高端市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制药机械制造商,代表企业有楚天科技、东富龙、迦南科技、新华医疗等。

一、定义及分类

制药机械,又称为制药装备、制药专用设备等,指用于药品生产、检查、包装等用途的机械设备,是制药企业最为基础的设施之一。按工艺流程可以分为制备和包装两大部分,不同的产品和剂型要求对应的设备和产线各有不同,因此制药装备属于非标准型产品,往往需要根据客户需求进行特别定制。

为保证药品质量水平,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从1999年开始在制药行业实行GMP强制认证,对制药企业的生产设备和生产环境提出了硬性要求,这推动了制药专用设备需求大幅增加。国家和行业标准按照制药专用设备产品的基本属性,将制药机械分为八类。

二、商业模式

1、盈利模式

制药机械企业通过持续的技术研发及工艺创新,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并提供专业的配套服务,参与其工艺设计改良环节,具体包括药品生产制造工艺、工程布局建议等,为客户创造价值,从而实现企业自身盈利。制药机械行业领先企业在为客户提供产品及服务的过程中,从最基础的制药设备销售,逐步提升为提供系统性的解决方案,不仅提高产业链附加值,同时深度绑定下游客户实现长期合作。

2、采购模式

制药机械企业主要采用“以产定采”辅以“安全库存”的方式开展生产性物料的采购。根据不同的物料性质,制药机械企业采购的内容主要包括金属原材料和功能性外购件两大类,金属原材料主要为生产所需的钢材,功能性外购件是除金属原材料外,装配于企业产品的其他各类材料的总称,主要包括机电设备、机械零件、电子电气设备等。对于通用性较强的钢材以及电机、风机等常用外购件,企业会设定安全库存,根据实际生产计划和经营需要,不定期由需求部门提出采购申请。对于电控设备等定制化程度较高的外购件,公司由技术部门确定具体参数型号后进行针对性采购。采购部根据需求部门提交的采购申请生成采购计划,与不同供应商进行询价、比价,并结合采购物料的质量、交货期限和过往合作经历选择供应商完成采购。

3、生产模式

制药机械企业主要采用“以销定产”的生产模式,以客户需求为导向,依据客户订单编制生产计划并下达生产车间组织生产。对于定制化程度较高的产品,由于不同的用户对产品的配置、性能、参数等要求存在差异,需要由技术部门按照客户需求进行产品设计和开发,而后根据设计方案进行备货、生产。制药机械企业生产保障体系由采购部、生产部和品质部组成,其中,采购部负责物料的采购执行;生产部负责生产过程的实施和控制,通过焊接、机加工、表面处理、装配、调试等生产过程,完成设备及相关零部件的生产、出厂前的装配和调试工作;品质部根据产品性能要求和相关工艺设立关键控制点,制定控制项目及目标值,对整机进行性能运行测试。产品完工并由品质部检验合格后,设备将根据客户需求进行 FAT 验收,以保证设备整体符合客户要求。

4、销售模式

制药机械企业销售流程主要包括技术洽谈、技术功能和配置的确认、工程工艺确认、商务洽谈、价格与交货期等条款的确定、合同签订。

由于产品多为定制化,制药机械企业需要在售前即参与下游制药企业的生产流程设计,向客户提供技术咨询、工艺实验、方案设计等服务。结合客户的具体需求,形成整体方案并经客户认可后,与客户签订业务合同。之后安排产品生产,发货后根据合同约定情况提供安装指导、调试以及售后等一系列服务。由于上述流程具备较强的技术专业性,因此制药机械企业主要通过直销方式进行销售,仅存在少量通过中间商进行销售的情形。这部分中间商主要面向海外终端客户,利用其海外市场成熟的销售渠道以及丰富的客户资源,帮助公司扩大市场份额。

制药机械企业获取订单方式主要分为招投标和竞争性谈判等形式。制药机械企业会综合考虑市场供需状况、客户技术需求、制作工艺难度、订单规模、客户交付期要求等影响生产成本的要素,针对不同项目设定预期的利润率水平,并以此为基础确定产品价格。对于存量客户,由于制药机械属于制药企业的固定资产投入,单一客户的采购需求存在一定的周期性,制药机械企业在后续运营维护及技术支持的工作中保持客户沟通,通过高质量的产品及服务与客户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提升存量客户复购率,在其产线更新或新增产能时有望获取新订单。对此,制药机械企业需要在主要销售市场派驻售后专员,快速响应客户需求。

对于增量客户,销售人员需要进行业务开拓工作,企业通过在下游客户中建立良好的口碑和品牌形象,并进一步通过客户推荐、网络技术交流会等多种渠道加大产品宣传力度。此外,制药机械企业还通过参加国内外举办的制药设备行业展会,宣传公司产品和技术,提升产品的知名度,拓展更多市场机会。

三、行业政策

1、主管部门和监管体制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作为国务院的直属机构,主要负责市场综合监督管理,统一登记市场主体并建立信息公示和共享机制,组织市场监管综合执法工作,承担反垄断统一执法,规范和维护市场秩序,组织实施质量强国战略,统一管理计量、标准化、检验检测、认证认可工作等。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由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管理,承接了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主要职责,负责对药品、医疗器械及化妆品的安全监督管理、标准管理、注册管理、质量管理和上市后风险管理等,组织指导药品、医疗器械和化妆品监督检查,负责药品、医疗器械和化妆品监督管理领域对外交流与合作等。

中国制药装备行业协会为行业的自律管理组织,是由从事制药装备制造、应用等单位自愿结成的全国性、行业性、非营利性社会组织,主要负责制定行业发展规划;制订和修订制药装备国家标准、行业标准;行业统计;主办全国制药机械暨中国国际制药机械博览会;开展国内外技术交流及培训等工作。公司是中国制药装备行业协会的理事单位。

2、行业相关政策

制药机械行业属于国家产业政策鼓励发展的行业,近年来相关政府部门和机构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及行业政策来支持行业的发展。《制药装备“十四五”技术发展纲要》提出要充分利用现代技术对制药设备进行智能化改造,提高制药装备自主创新能力,推动制药装备行业的跨越式发展。“十四五”期间大幅度缩小我国制药装备行业整体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部分领域接近国际先进水平;打造10~15家提供智能制药装备优势企业,形成3~5家具有国际影响力和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制药装备行业领军企业。

四、发展历程

中国制药机械行业发展至今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我国制药机械工业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伴随着我国制药工业的发展,国内一些小型药机厂应运而生,主要提供一些简易的制药设备与零配件。至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的制药机械生产企业达到400余家,可生产的制药机械规格达到1100多种。但总体来看,企业规模普遍较小,产品附加值较低。1999年8月,《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1998年修订)》实施,规定 2004年6月30日前药品制剂和原料药生产必须全部符合GMP要求并取得认证证书。强制性的中国药品GMP认证对制药企业的生产设备及环境提出了硬性要求,制药企业围绕着GMP要求进行生产改造,为制药机械行业提供了加速发展的机会。2010年版GMP的颁布,推动国内制药企业开启了第二次GMP改造,制药机械行业迎来了一波发展红利,新一轮高技术含量的制药机械在国内的需求高潮再次掀起。

近年来我国持续推进药品国产替代、制药行业环保要求提升以及医药外包行业的蓬勃发展都给制药机械行业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国产企业抓住了制药机械进口替代的巨大机遇,同时积极向海外市场开拓。国家对高端制药装备行业予以支持及鼓励,促使制药装备行业加速转型升级,叠加新冠疫情提供的切入契机,中国制药装备产业正从过去GMP标准更新下的周期性产业开始转向“需求+供给”双轮驱动的成长性产业。

五、行业壁垒

1、技术壁垒

制药机械行业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知识密集型、资金密集型的高新技术产业,制药机械的研发、设计、生产通常涉及到药学、材料学、精细化学、包装工程、机械制造等多种学科和技术,进入本行业需要具备较强的跨行业技术整合能力,同时还需要具有长期的技术经验积累,而专有技术的积累和科研开发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一般企业在短时间内无法迅速形成。行业内处于领先地位的企业,经过持续的研发投入,在产品设计、生产技术和生产工艺方面均具备显著的优势,对后期进入该行业的企业形成一定的技术壁垒。

2、质量壁垒

由于制药机械能够直接影响医药企业生产效率和质量,因此其不仅必须符合国家及行业各个部门制订的各种质量标准,同时也需要满足下游医药生产企业的各种个性化且严格的要求,并且能够在高速、连续运转过程中保证设备运行的稳定性。因此,医药生产企业选择制药机械供应商和产品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经过严格的考察和论证程序。通常,不经长期磨合、默契合作以及稳定质量的考验,不会轻易更换一家与之长期合作的供应商。

3、品牌及客户资源壁垒

制药机械的性能、稳定性均对药品的安全产生直接的影响。制药机械存在单位价值高、使用时间长等特点,下游客户对产品的性能、稳定性及售后服务要求较高,产品运行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是客户选择制药机械供应商的重要标准。目前,行业内企业依靠长时间的积累,建立了一定的品牌知名度、积累了丰富的客户资源,而新进入者难以在短时间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积累较多客户资源。因此,制药机械行业对新入者形成了较高的品牌及客户资源壁垒。

4、资金壁垒

制药机械研发周期较长,需要经历大量的研发与试制过程,固定资产投资较大,这要求企业具备相当的资金实力。首先,单台制药机械造价较高、单台套成本从几千到几十万以上不等,企业需要具备一定的资金实力才能保证规模化生产的正常运作和新产品的不断开发;其次,品牌的创建、客户资源的积累以及售前、售后服务网络的建设,都需要企业长期的积累和大量的资金投入。综上,新进入企业需要具备较强的资金实力和一定的规模才可能在制药机械市场立足,行业存在较高的资金壁垒。

六、产业链

行业产业链分析

制药机械的上游行业主要包括钢铁等原材料、机械零部件及电气零部件行业。钢铁行业为制药机械行业提供各类钢材,用于制药机械的支架、主要结构件及非标准机械零部件的生产;机械和电气零部件为制药机械行业提供各种标准机械零部件及电动机、PLC等电气零部件。制药机械行业下游需求客户主要为制药企业,包括中成药、中药饮片、化学原料药、化学药品制剂、生物药品等类型。

注: 本文转自智研产业百科 平台,如需获取更多行业信息和定制服务,可进入智研咨询 搜索查看。

智研产业百科 是智研咨询推出的产研工具平台,致力于为您提供全方位的百科式产业信息查询服务。智研咨询 践行用信息驱动产业发展的企业使命,完善和丰富企业方法论,依托产业百科平台提升信息价值,持续为行业发展及企业投资决策赋能。制药机械 产业百科作为制药机械 产业一站式系统化研究工具,全面归纳了制药机械 产业知识信息,内容涵盖制药机械 产业的定义、分类、政策、产业链、竞争格局、发展趋势等,并依靠信息技术建立智能互链的行业知识图谱,为行研从业者及相关投资者提供深入的洞察力和全面的信息。

智研咨询 以“用信息驱动产业发展,为企业投资决策赋能”为品牌理念。为企业提供专业的产业咨询服务,主要服务包含精品行研报告、专项定制、月度专题、可研报告、商业计划书、产业规划 等。并提供周报/月报/季报/年报 等定期报告和定制数据,内容涵盖政策监测、企业动态、行业数据、产品价格变化、投融资概览、市场机遇及风险分析等。

郭磊:如何观测制造业周期与基建周期

广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郭磊

报告摘要

第二, 制造业投资周期怎么衡量?我们可以跳出“制造业投资”指标,借用其他四个指标来观测:制造业贷款需求指数、BCI企业投资前瞻指数、机械设备进口、制造业上市公司资本开支。这四个指标所展现出来的制造业周期走向和传统的“制造业投资”指标有所不同,但它们之间具备很好的相关性(图2-图4) ,可以相互验证。

第三, 我们进一步用“制造业贷款需求指数”来衡量长周期资本开支波动,用PPI来衡量短周期库存波动,这两个指标所形成的双坐标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理解制造业投资目前的位置(图5) 。从这个框架我们也可以意识到,似乎不存在什么“制造业投资起不来”的问题。

第四, 基建投资周期怎么衡量?我们同样也可以适度跳开“基建投资”等传统视角,用“基础设施贷款需求指数”来观测。怎么证明这样一个指标比基建投资增速更有效?我们可以用“挖掘机产量”、 “申万行业指数:工程机械”作为验证指标,“基础设施贷款需求指数”与这两个指标呈现出了更好的走势相关性(图7-图9)

第五, 无论是制造业贷款需求还是基础设施贷款需求都是内生周期,另一重要的外生变量是政策周期。我们用“货币政策感受指数”来代表。2016年Q3后制造业贷款需求进入上升期,但货币政策感受指数却已触顶,并于2017年Q2-2018年Q2回落至经验低位,反映了同期金融去杠杆和实体去杠杆的影响;去杠杆背景下基建贷款需求回落更为明显。2020年以来的周期中,制造业贷款需求、基建贷款需求在相对高位,但货币政策感受指数自2020年Q3开始下行,今年上半年更为明显,本轮下行对应的是疫后货币供给正常化和金融政策收敛。

第六, 那么,又如何理解政策周期的逻辑呢?为何它与制造业周期、基建周期所对应的内生融资需求并不总是吻合的?我们可以从实体部门杠杆率观察。从经验规律看,实体部门杠杆率同比在过去几年中大致吻合于货币政策感受指数。简单来说,政策稳杠杆目标影响货币政策,杠杆率提升快了,下一阶段就大概率要压,这一过程所带来的金融周期与实体需求周期(制造业、基建)在有些时段匹配,但有些阶段也会存在错位。

正文

既有的研究一般习惯于用固定资产投资口径下的“制造业投资”增速去观测制造业周期,但实际上这个指标在过去15年中基本上单边震荡下行,没有任何周期性,和宏观逻辑及微观认知不符。

过去的15年中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速震荡下行:2006-2011年年度增速在25%-35%左右;2012-2014年年度增速分别为22%、18%、14%;2015年至今年度增速回落到个位数。2020年疫情冲击下制造业投资增速只有-2%,2021年因为低基数同比增速较高, 但前7个月两年增速只有3.1%。

这一数据趋势似乎有一定合理性:随着要素回报率的逐渐收敛,经济增长率整体逐渐下行,新增投资增速也会随之下台阶。但有几点似乎又令人不解:一则指标几乎不呈现周期性,制造业投资的单边下行与原材料和工业品周期性呈现出的价格弹性不太匹配;二则制造业是经济的主要部分,2015年来制造业GDP一直占名义GDP的25- 30%。制造业投资一直低迷的背景下,很难解释企业盈利、税收等领域的数据,以及微观经济的变迁。

制造业投资周期怎么衡量?我们可以跳出“制造业投资”指标,借用其他四个指标来观测:制造业贷款需求指数、BCI企业投资前瞻指数、机械设备进口、制造业上市公司资本开支。这四个指标所展现出来的制造业周期走向和传统的“制造业投资”指标有所不同,但它们之间具备很好的相关性,可以相互验证。

1) 制造业贷款需求指数。 制造业贷款需求指数是中国人民银行季度调查指标中的一个分项。数据从2008年至今,大致包括三个周期:2008年Q4-2010年Q3,制造业贷款需求扩张;2010年Q3-2016年Q3,制造业贷款需求收缩;2016年Q3至今,制造业贷款需求扩张。

2) 长江商学院BCI企业投资前瞻指数。 从大周期看,BCI企业投资前瞻指数在2013年初-2015年底震荡下行;2015年底-2017年底震荡上行;2017年底-2020年初震荡下行;2020年初-2021年初震荡上行。除上述大的周期分布外,BCI企业投资前瞻指数在对小周期和周期内波动的刻画上比较敏锐。

3) 机械设备进口。 制造业投资无非是设备、厂房、人工、技术等环节的投入,设备进口需求可以作为一个观测指标。我们可以以SITC分类下通用工业机械设备及零件进口增速来观测进口设备需求的周期。2009年以来的周期中,先后经历2009年初-2012年初、2012年初-2016年初、2016年初-2020年初是三轮周期。日本对中国机械出口增速可以当作中国机械设备需求的另外一个参考指标。

4) 制造业上市公司资本开支与固定资产投资。 我们可以以制造业上市公司的在建工程、资本开支来观察制造业投资周期。制造业资本开支经历了2016年Q1-2018年Q3回升、2018年Q3至2020年Q1回落,2020年Q1之后再回升的周期。制造业投资稍有不同,2017年Q4-2018年Q3同样经历回升阶段,但之后没有明显回落,大致处于走平状态,2020年Q1之后开始回升。

在中期报告《为正常化定价》中,我们对这四个指标有过详细阐述。

我们进一步用“制造业贷款需求指数”来衡量长周期资本开支波动,用PPI来衡量短周期库存波动,这两个指标所形成的双坐标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理解制造业投资目前的位置。从这个框架我们也可以意识到,似乎不存在什么“制造业投资起不来”的问题。

我们以制造业贷款需求指数来观察,可以看到两个周期,一轮是2008-2016年;一轮是2016至今。这个就是实际上就是朱格拉周期(资本开支长周期)的特征。

我们以PPI为观察指标,它实际上代表制造业库存周期的波动。以2016年以来这轮长周期上升周期为例,它经历了2016-2019、2020至今一轮半的库存周期。

在这两个周期下制造业都处于上升周期,本轮拐点均未出现。

从这一框架去看,未来几个季度制造业投资会存在一个下拉因素是库存的回落,它一般滞后于PPI顶半个身位,目前尚未开始;但长周期应该没有触及最终顶部。逻辑上来说,本轮长周期最后一轮驱动力量应会来自于进一步走出疫情之后,需求量级的重估和投资的修复。

基建投资周期怎么衡量?我们同样也可以适度跳开“基建投资”等传统视角,用“基础设施贷款需求指数”来观测。怎么证明这样一个指标比基建投资增速更有效?我们可以用“挖掘机产量”、 “申万行业指数:工程机械”作为验证指标,“基础设施贷款需求指数”与这两个指标呈现出了更好的走势相关性。由此可见基建投资周期同样有它的弹性,只是如何观测的问题。

我们同样可以用人民银行季度调查指标中的“基础设施贷款需求指数”来衡量基建周期。

这一指标2015年Q3有数据以来经历了一轮震荡上行,2017年Q1触顶;然后开始下行,2018年Q4触底;后震荡上行至2020年Q2,2020年Q3至今区间徘徊。

怎么证明这样一个指标比基建投资增速更有效?

我们选另外两个变量作为验证指标:一个是“挖掘机产量”,它属于基建对现实产业链的映射;一个是“申万行业指数:工程机械”,它属于基建对资产价格的映射。

“基础设施贷款需求指数”与这两个指标呈现出了更好的走势相关性。

无论是制造业贷款需求还是基础设施贷款需求都是内生周期,另一重要的外生变量是政策周期。我们用“货币政策感受指数”来代表。2016年Q3后制造业贷款需求进入上升期,但货币政策感受指数却已触顶,并于2017年Q2-2018年Q2回落至经验低位,反映了同期金融去杠杆和实体去杠杆的影响;去杠杆背景下基建贷款需求回落更为明显。2020年以来的周期中,制造业贷款需求、基建贷款需求在相对高位,但货币政策感受指数自2020年Q3开始下行,今年上半年更为明显,本轮下行对应的是疫后货币供给正常化和金融政策收敛。

从同样来自央行季度问卷调查的货币政策感受指数来看,它于2014年Q1触底回升,2015年底触顶,2017年Q2回落在低位,2017年Q2-2018年Q2低位徘徊,徘徊期所对应的就是金融去杠杆和实体去杠杆的时段。

2018年Q3开始货币政策感受指数改善,2019年一季度进一步上升,2019年全年高位徘徊。

2020年货币政策感受指数进一步升一个台阶,反映疫情之后货币政策以更积极姿态稳增长,2020年Q2这一指数达到峰值,此后经历了2020年Q3、2020年Q4、2021年上半年三轮下行。这轮下行对应的是疫后货币供给回归正常化叠加金融政策偏紧。尤其是2021年上半年,对地产、隐性债务等领域融资政策明显收紧。但同时,我们看到这一时段制造业贷款需求指数、基础设施贷款需求指数还是偏强的。

那么,又如何理解政策周期的逻辑呢?为何它与制造业周期、基建周期所对应的内生融资需求并不总是吻合的?我们可以从实体部门杠杆率观察。从经验规律看,实体部门杠杆率同比在过去几年中大致吻合于货币政策感受指数。简单来说,政策稳杠杆目标影响货币政策,杠杆率提升快了,下一阶段就大概率要压,这一过程所带来的金融周期与实体需求周期(制造业、基建)在有些时段匹配,但有些阶段也会存在错位。

我们用实体杠杆率同比来代表杠杆周期的变化。可以看到2012-2016年整体属于杠杆率同比的上升周期,它对应2016-2018年货币政策感受指标偏紧;2018年Q3-2020年Q3杠杆率同比再度上升,它对应2020年Q3起来贷款感受指数的回落。

核心假设风险: 宏观经济变化超预期,外部环境变化超预期。

本文源自金融界网

相关问答

实际 产量 与预计相符 用工作量法计算各年的折旧额_会计学堂

[回答]100000+90000+80000+70000+60000=4000002014年折旧额(4000000-150000)*100000/(100000+90000+80000+70000+6000...

288玉米最高产纪录

色,籽粒...株型半紧凑,株高269厘米,穗位高100厘米,果穗筒形,穗长19.8厘米,穗行数16-18行,穗轴红色,籽粒黄色、半马齿,百粒重39.5克。在2018-2019年参加东华...

2015 年中国市场电影 产量 全球第几?

2015中国市场电影产量全球第二,仅次于美国。2015中国市场电影产量全球第二,仅次于美国。

2018年粮食总 产量 减少意味着什么?粮食价格受哪些因素影响?

今年粮食总产量出现三年内的第二次下降,不过,官方仍认为全年粮食总产量减幅不大,仍属于丰收年景。如果连年减产,意味着国家要进口更多的粮食来满足市场需求,...

2015 年至2020年我国粮食 产量 连续6年稳定在几亿吨?

2015年至2020年我国粮食产量连续6年稳定在1.3万亿斤。总的看,当前我国粮食安全形势总体向好。一方面,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较强。自2004年以来,我国粮食生产实现...

9.( 2015 江苏盐城中考)在1950年6月日本的丰田卡车 产量 总共只...

[最佳回答]9.A20世纪50年代美国开始扶持日本,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在日本大量采购军用物资,刺激了日本经济的繁荣。由此可知A项符合题意。9.A20世纪50年代...

2015年 ,我国粮食 产量 历史性的实现,为稳定向好的经济基本面...

[最佳回答]2015年,我国粮食产量历史性的实现“十二连增”,为稳定向好的经济基本面增添了亮色,全国粮食播种面积、单位面积产量和谷物产量都保持了增长的势头;...

2015 年至2011年我国粮食 产量 连续六年稳定在多少吨以上?

中国政府始终把解决好吃饭问题作为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经过70多年的不懈努力,中国的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大幅提高,粮食产量自2015年以来连续6年稳定在6.5亿吨以上...

25万亿基建有哪些影响?

而2008年随着钢铁、水泥和铝等一系列产品出口市场转弱,内化有限;当时继续加大产量,就造成了资源浪费、产能过剩。直到2015年供给侧改革时,还在解决历史遗留的...

我国锌 产量 居世界第几?

第一。中国的锌矿产量高居世界第一,达到了500万吨左右,其主要原因是因为国内的需求量巨大,中国消费者大量购买含锌金属的产品,被应用得很广泛,如冰箱、汽车...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