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机床兴衰解码:“国之重器”何去何从
【文/科工力量专栏作者 陈辰】
2012年,整个中国大地热火朝天,一片欣欣向荣。
当年2月,在美国加德纳公布的世界机床行业排行榜上,沈阳机床凭借2011年27.83亿美元的机床销售收入规模,一举成为世界第一。
盛名之下,于2008年就任沈机集团董事长的关锡友其实如履薄冰。
沈阳机床(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关锡友 图源:财经
彼时,沈机集团于八年前并购的生产重型机床的德国希斯公司面临倒闭危机,急需2000万欧元续命,同时上海研究团队需要3000万元。
尽管迎来高光时刻,但整个行业1%的利润率压缩了沈阳机床闪转腾挪的空间。正在德国“救火”的关锡友曾一度崩溃到要从宾馆窗户跳下,了然放下。
“草蛇灰线,伏野千里”。关锡友认为,走到这一步,都是他们自己的主动选择。
2006年7月,一位国家高层领导视察沈机集团视察时说,沈机若只满足于做普通机械机床“这种铁块子”就没有出息,要做数控系统。“如果沈阳机床不做,数控系统在中国做不成。”
关锡友感到震撼同时,也受到鼓舞。
机床行业里面有个说法,不变是等死,变是找死。为了未来,关锡友选择“冒险”。“我宁可站着死。”他说。
至此,沈阳机床开始调转船头,寻找新大陆。
尽管财务较为脆弱,但沈机志存高远,巨额负债投入有别于西门子、发那科之外的第三类数控系统。这是机床行业的制高点和国内机床业的空白地带。
国内业界专家、学者明白,数控机床才是制造业的未来,数控系统则是“大脑”。但“太复杂了,一两句说不清楚”,他们拒绝了关锡友的“入伙”邀请。
在这之前,沈阳机床尝试过几次研发数控系统的努力,不过都以失败告终。这阴影或许并未散去。
当关锡友找到他同济大学的师兄朱志浩时说,“可以失败、可以干不成总行不?”后者这才在上海组建了团队。
“一旦启动这个项目,我的生命就在你裤腰带上。”关锡友补充。
2007年,沈阳机床正式启动了数控系统的研发,在上海建控制技术研发中心,在德国柏林、斯图加特建数控机床结构设计中心。
3年后,沈机又在德国启动了一个名为“阿斯卡”的底层运动控制技术配套产品架构研发。
然而,在技术还没一撇时,试验产生的破铜烂铁在仓库里堆积的越来越多。同时,项目启动以来,纯研发成本已达到11.5亿元人民币。而沈机的顶峰时,利润不过上亿元。
“理想与现实”之间,沈机的矛盾日益凸显。而关锡友的压力是,实验室里的一推废品没法改善财务报表。
“我只能用资金杠杆。”关锡友坦言,“这是我犯的错误,用短期的商业银行贷款做了长期研发投入。”一年期借款,十年期研发。
2012年晚些时候,几乎孤注一掷的关锡友终于等到了i5数控机床的研发成功。当埋头苦干五年的朱志浩发来这个消息时,他难抑激动,或许应该庆幸自己没有从柏林宾馆的窗前跳下。
由于i5“横空出世”,当年12月,关锡友被评选为“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
不过,成也萧何,败也萧何。i5在后来也让沈阳机床走向一条充满争议的道路。
01 崛起
在i5数控机床之前,沈阳机床曾有自己的光辉,以及沧桑岁月。
机床被称作工业母机。小到螺丝、螺母,大到航空发动机叶片,都需要用机床来加工,是装备制造业最普遍、最重要的基础加工工具。因此被称作“国之重器”。
“‘母机’不强,谈什么制造强国呢!”原机械部副部长沈烈初的慨叹说明了机床对于制造业的重要性。在这一事关工业基础的重要行业,沈阳机床一度被称作“重中之重”。
历经数十年来,“十八罗汉”是中国机床行业不可磨灭的记忆。
“一五”时期,在苏联专家建议下,国家对部分机修厂进行改造并新建了一批企业,其中有18家企业被确定为机床生产的重点骨干企业。业内称为“十八罗汉”。
计划经济时代,沈阳被称为共和国工业的长子。鼎盛时期沈阳的一条北二马路两侧聚集了沈阳机床一厂、机床三厂、锅炉总厂、变压器厂、冶炼厂、重型机器厂等37家国内大型龙头企业。
1962年发行的第三套人民币中2元券正面中工人所使用的车床,就来自于沈阳机床,是新中国第一台自行研制的普通车床。
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制造业部分转型升级,北二马路这些计划经济时代的“骄子”们开始失落,减产、亏损、下岗、转产、被兼并接踵而至。
1993年,在沈阳市政府的主导下,沈阳第一机床厂、中捷友谊厂、沈阳第三机床厂和辽宁精密仪器厂合作发起成立沈阳机床股份有限公司。此后,中国机床行业的“十八罗汉”,沈阳机床占了三家。
不过,兼并并没有带来立竿见影的效益,机床行业升级转型带来的阵痛使沈阳机床开始走入低谷。
当时,沈阳三大机床厂的固定资产净值仅为原值的39%,远低于全国工业平均62.6%的水平,二十年以上役龄的设备占50%以上。
此外随着“拨改贷”、“利改税”等政策的实施以及对外开放的力度进一步扩大,机床行业的生产环境急剧恶化。大企业市场有进口机床,而在中小企业市场,一批反应迅速、灵活的‘小机床’也在争抢地盘。
从1993年到2002年,沈阳机床经历了“黑暗十年”。在岗职工数从27000多人缩减到11000多人。其中,1996年,沈阳第三机床厂从“十八罗汉”跌入破产阵营。
“到2002年,我们做了一次很大的改变,把非主业都剥离出来,我们叫主辅分离,实现了一次资本重构。”关锡友曾表示,实施主辅分离是沈阳机床主业向做强做优迈出的关键一步。
这一年,沈阳机床销售规模为13.6亿元,在世界机床行业排名36位。但处于东北这个地域、经济、文化圈内,沈机有自己的壮志,将世界上的知名机床企业马扎克、德马吉、通快、森精机等公司当做追赶的目标。
2004年后,沈阳机床通过并购德国希斯公司、重组云南机床、控股昆明机床,拥有了沈阳、昆明及德国阿瑟斯雷本三大产业集群,以及通过技术研发和体制机制改革,开始了一路飞奔。
三年后,沈阳机床营收规模突破百亿元大关;2011年,沈阳机床销售收入达180亿元,在世界机床行业排名第一,并且连续2年位列世界机床行业销售收入榜首。
值得注意,沈阳机床登顶背后,1999年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被美国轰炸后,来自军工的订单明显增多;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推动增长,到2002年底,机床明显供不应求,此后市场规模逐年快速扩大。
到了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市场疲软,但国内出台四万亿刺激政策,机床行业延续了增长势头,直至2011年达到顶峰,沈机的顶峰与此同步。
“中国制造业的大发展,使中国机床行业迎来了快速发展的十年。”关锡友说,机床作为工业母机,制造业发展带动了机床业高速发展。
数据显示,2000年,我国制造业增加值在美国、日本和德国之后居世界第4位,在全球占比上升至6%;2007年,在全球占比再次翻番,达12.3%,超过日本居全球第二;2010年,在全球占比达18.4%,跃升为世界第一制造大国。
此外,关锡友将沈阳机床当期的成功总结为三点:
一是中国经济尤其是制造业的快速发展给机床行业创造了市场环境;二是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的国策,给沈阳机床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三是沈阳机床的传承和自身努力。
这一“总结”与业界主流观点相契合。其中,2003年开始,“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政策开始落地实施,推动沈机发展作用明显。
02 陨落
经济、制造等发展常常潜在一定规律,2012年前后,是中国发展的重要节点。
自这一年起,中国经济进入升级转型、产业结构调整期。此后国内部分大中型机械工业企业发展境况开始急转直下,出现危机。
渤海钢铁、沈阳机床、东北特钢、大连机床、秦川机床、北方重工、哈尔滨轴承、大连大化、山东常林、庞大汽车等公司在近年来相继宣告破产重整。
其中,机床行业竞争加剧,进入下行周期,预示着规模扩张时代彻底结束。而由于沈机的产品结构以量大面广的通用类机床为主,受冲击最大。
2012年,沈阳机床迅速由上年盈利逾1亿元转为亏损额约为1763.46万元,现金流也持续收缩。
然而,沈机负债率原本就偏高,在经营出现风险时依然在i5数控技术及共享模式上持续投入,使得负债率持续上升。
市场在萎缩,沈机投入在持续,入不敷出的同时又面临银行抽贷,即便国家曾数次出手,资金问题也始终没有解决且愈演愈烈,经营所得几乎都得用来偿还银行利息。
此后,沈阳机床经营利润连年亏损,高管纷纷离职,以及债务暴雷、退市危机、股价暴跌、资不抵债等负面频频爆出。脆弱的资金链,一旦叠加银行抽贷、发债失败和债务到期,风险便会暴露。
2017年5月29日和7月11日,沈机集团两笔债务到期,关锡友到政府部门协调,资金在最后一天到账。“不用违约了”,2018年初的年会上,关锡友在台上一度哽咽。
数据显示,2012年至2018年,沈阳机床扣非净利润和经营性现金流已连续7年为负。其中,总计亏损逾50亿元。期间,沈阳机床在发展中矛盾重重。
对于沈阳机床遇困,关锡友将原因总结为四点:持续高负债运营,结构性问题突出,体制机制陈旧,历史包袱沉重。
业界内外也围绕这个话题讨论不断。观点主要集中在两方面:
一是沈阳机床国内国际扩张速度过快,又遇到机床行业不景气,加之历史负担重、体制机制不够灵活;二是沈阳机床的i5智能机床产品牵涉精力过多,不是未来的方向。
可以看出,与业界观点不同,关锡友并不认为i5智能机床是沈阳机床遇困的原因。相反,他认为两年内,i5一定会有翻天覆地的变化。智能化机床的出现,一定会改变世界生产方式,重新定义工业经济,并助力中国由制造到创造的跨越。
在结构问题方面,原沈机集团董事长陈惠仁则认为,“2012年以来,市场需求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中低档通用型单机类产品的市场需求量大幅下降;高档型、定制型和自动化成套类产品的市场需求量却快速增长,这一变化与机床工业的供给能力结构形成了明显的错位。”
由此,沈机在适应传统市场的庞大产能在显著变化的市场面前不可避免地陷入窘境。
另外,企业战略失误,在两轴三轴的通用、低端机床产品市场泥足深陷,在用人、激励、错误的规模导向等多个方面的体制机制问题,也是导致沈阳机床走到破产重整这一步的重要原因。
作为地方明星企业,政府也希望沈机搞创新、尽量做大,在2007年沈阳机床营收突破百亿时,有时任地方政府官员便提出100亿元不算什么,目标要到500亿元。
2016年7月,沈阳市政府办公厅对2016年至2018年每年i5机床的销量、产值等生产经营计划列出了详细指标。政府对企业从战略到经营的插手,被认为“影响不可忽视,效果也一言难尽。”
多年来,关锡友始终没明白自己的KPI如何被考核。他认为,政府三个部门考核自己的三张表,是相互矛盾的。
来自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的报告显示,2019年上半年,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汽车、摩托车、内燃机、农机、通用机械制造业等行业主要用户领域的下行,也成为造成机床工具行业下行的直接影响因素。
目前,尽管沈阳机床不断“挣扎”,但仍然没能良好恢复元气,甚至进一步恶化至“一只蝴蝶也能压死大象”。
7月27日,沈阳机床发布公告称,公司有4笔银行借款出现逾期,总金额超过1亿元。
2019年8月18日,沈阳机床因无力清偿美庭线缆的一笔441万元货款而被沈阳市中级人民法院裁定重整。
另外,沈阳机床公告今年前三季度净利润为亏损25.55亿元。控股股东沈机集团债务申报410.57亿元,共有334 家债权人;*ST沈机债权申报为182.99亿元,共有 1512 家债权人。
不过,沈机在连年亏损的情况下,为什么能够不退市?这是因为财政补贴、债务豁免,以及“债转股”。其中沈阳机床最大的救赎砝码或来自“债权转股”协议。
2017年5月,沈机集团、沈阳市国资委、建设银行共同签署了100亿元战略合作协议。此后,当年11月,沈机集团计划实行总额92.51亿元债转股项目,项目资金将全部用到内部资产业务重组和偿还债务上。
如今,中国通用的正式入主,或将为沈阳机床带来新鲜血液。根据11月16日的披露,通用技术集团将投入18亿元资金用于沈阳机床重整。此外,通用技术还将投入35亿元,占重整后沈机集团57%的股份。
2019年12月20日,沈阳市政府与中国通用技术集团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标志着经过一年多的运作筹备,中国通用技术集团正式重组沈阳机床。
03 争议
“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沈阳机床因开发i5智能机床,饱受着重大争议。
经过艰苦潜心研发,2013年,沈阳机床成功研发出在网络环境下面向用户、基于产品全生命周期的i5智能控制系统,并在2014年初在全球首发了i5系列智能机床。
i5是工业化、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集成化(Industry、Information、Internet、Integrate、Inteligent)的有效集成。i5智能机床作为基于互联网的智能终端,实现了操作、编程、维护和管理的智能化。
据悉,i5的技术逻辑是,绕开西门子、发那科的技术专利,不用光栅尺,采用半闭环、运动补偿技术使得产品达到客户要求。在机械精度不高的情况下,i5既能保证机床刀具严丝合缝地复刻出程序既定、客户需求的模具或产品,又能降低成本。
关锡友曾向媒体介绍,沈阳机床的一帮年轻人从源代码开始写起,用了6年时间,原创数控系统CNC运动控制技术、数字伺服驱动技术、总线技术等数控核心技术面世,诞生了“沈阳机床自己理解的运动控制技术”,这便是i5系统技术。
北京大学教授路风对此给予高度评价,称i5是全球第一个使机床成为智能、互联产品的数控系统,走在了德国工业4.0的前面。这份报告在国内业界产生巨大影响。
在对于未来发展方面,关锡友认为,i5会改变世界生产方式;领先西门子、发那科至少5年;是中国制造升级的动量。
但业内的主流声音是,路风的报告和关锡友过分高估了“i5”。
关锡友曾在多个场合解释i5智能生态:“整个i5智能生态非常像苹果,i5操作系统就像苹果的iOS系统;智能终端i5机床,相当于iPhone、iPad等等;iSESOL云平台,相当于苹果的iCloud;WIS车间管理系统,可以随时下载到终端给客户使用。”
可以看出,操作系统、智能终端、云平台、应用,苹果生态链上的几大核心产品,沈阳机床应有尽有。
沈阳机床车间 图源:财经
不过,这套模式并非所有人都认可。有沈机内部技术中坚人士认为,“太超前了,不是神话,是童话。”
即便是i5的研发功臣朱志浩,也是犹疑的。他一直认为,i5OS应该延缓推出,因为生态远远没有成熟。“生态培育需要一个更强大的团队来支撑,我们还不具备这样的能力。”
由于关锡友致力于抢占市场先机,i5数控机床的市场检验和迭代时间被压缩得极短。而带来的问题在i5推出早期甚为突出。
例如,2014年,代工商在几百台i5数控机床的主机壳中掺杂了PC材料。最严重的问题是机床撞刀——刀具在切削过程中轨迹发生错误,正在加工的零件从机身飞了出来。
另一方面,沈阳机床作为国内机床行业的老大哥,本来只制造机床主机,此后产品线扩展至包括数控机床和普通机床。其中数控机床需要搭载其他厂商的数控系统配套。
然而,当沈阳机床开发数控系统时,其他主机厂商作为沈机的竞争对手不大可能用沈机的数控系统,i5只能用在沈机自己的机床上。这也是目前i5系统应用的现状。
但从沈机的角度来看,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此外,目前i5的数控系统主要应用在两轴、三轴机床产品上。i5在2014年推出的第一款型号是T3.3,是一款两轴车床数控机床;2015年推出三轴立体加工中心数控机床;2016年,推出第一款应用在五轴机床上的产品型号M8。这些产品尚未解决高端核心技术产品的需求。
i5 M8数控机床
在关锡友看来,传统的技术积累主要是工艺技术,并不代表未来。i5已经是沈机目前最为重要的价值所在,其控制理论、控制精度、成熟度都等技术指标已经全球领先,但在要进行大规模商业化时遇到了资金困难。
推出至今的5年时间,i5数控机床一共出厂了大约2.5万台,其中大约一半直接卖给了客户,一半用以租赁。相对而言,1993年到2011年间,沈机集团卖出了近71万台普通机床。
以往,数控机床之外,传统机床业务才是收入大头。“i5战略”看起来宏伟精妙,但实际执行过程可谓举步维艰,关锡友不得不强令一线销售人员推广i5。
而他对i5相关部门倾斜,很多人委屈不甘。
在销售模式上,关锡友曾介绍,沈阳机床以“零首付”把机床租赁给客户,按小时或者按加工量收费,结算的依据就是机床运转所传输回来的数据。
但是,在外界看来,这样的租赁方式给沈阳机床带来了巨大的资金压力。用户按照使用情况付费,导致资金回笼慢。与此同时,关锡友的销售模式动了同行的奶酪。
沈阳机床采取“激进”销售方式的本质原因被认为是:“i5本身其实没什么销售门槛,公司采取这种销售手段是学习互联网企业占领“入口”,以挤压其它后来者的生存空间。对于这一观点,沈阳机床始终没有正面给出回应。
另一方面,沈阳机床还被曝出对i5系列产品销售人员的考核标准是:只考核销售量,不考核销售回款。这导致大量坏账、死账层层堆积。
尽管i5引发巨大争议,但敢于豪赌,是关锡友身上的一大特性。“无论主动被动,我冒险了,并且敢用一帮保有最原始、最纯粹、最基础创新可能的年轻人,这就是我关锡友的突出贡献”。
他曾透露,i5的研发投入花了大约30亿元,其中9亿元是软件开发成本,21亿元是试错成本。加上产品开发、厂区改造等,总投入约100亿元。
数据显示,2018年,i5机床销售额15.06亿元,占营收30.03%。同期非i5机床销售额为23.45亿元,占营收46.76%。可见几年下来,非i5机床销售额不断萎缩,i5数控机床市占率也不高,沈机预想生态远未达成。
但关锡友认为,i5在网络和计算机环境下开发,具有后发优势,控制软件能够在web和个人电脑上运行。
然而,这个“后发优势”最终还要看市场表现。
04 格变
由于历史原因,欧美机床发展较早,以18世纪为起点,经历两次工业革命洗礼、用200余年的时间逐步走向完善,并带动其数控系统产品形成优势。
而中国机床行业基本上是建国后产物,在发展时间上与发达国家有着差距。
沈阳机床的现状,基本反映了我国机床产业面临的困境。革变、升级,仍然是这个行业的重大议题。
据资料显示,目前我国国内数控机床行业中低端市场基本被我国企业占据,高端产品渗透率在逐渐提升。2018年,我国低档数控机床国产化率约82%,中档65%,高档仅6%。
然而突出的问题在于,在涉及军工、高端装备制造业领域的市场,我国自主高档数控机床供应严重不足,近两年在国家重大专项的支持下虽然有所突破,但市场占有率业仍然很低。
沈阳机床原董事长、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原常务副理事长陈惠仁将近十年来中国机床市场的竞争状态概括为“高端失守,中端争夺,低端内战”。
但经过多年竞争,中国的机床产业格局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原来的十八罗汉,有的已经先于沈机沉沦,也有如济南二机床这样的优秀代表,占据了国内轿车整车冲压设备80%的份额,并开始在国际市场上与一流对手竞争。此外,国内的民营企业已经在机床产业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十八罗汉早已不能代表如今中国机床市场的格局。
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金属加工机床市场规模达到创纪录的390.9亿美元,为历年最高。到2018年,已经萎缩至234.6亿美元。
与此同时,全球机床市场也已骤然变化,不容乐观。
根据一项新的gir(全球信息研究),全球机床市场预计未来五年将以-0.9%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到2024年将达到65.5亿美元,而2019年为692亿美元。最主要的机床类型包括加工中心(41.7%)、车床(33.9%)、磨床(8.1%)、电火花机(3.4%)等。下游的大量需求则为机械制造、航空航天和国防、汽车工业等行业。
从机床产业链来看,机床上游主要是零部件生产商,中游是各种类型的机床制造商,下游是行业应用。其中,上游的数控系统、丝杠、电主轴、高端刀具等核心零部件的国产化率较低,在产业链上难以占据技术高点。
值得注意,在沈阳机床破产重整之时,同处于全球机床领域大隈、森精机、马格、吉特迈等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在机床核心零部件、数控系统等方面持续进步。他们仍在升级机床产品与解决方案,大力发展五轴机床、复合机床、加工中心、自动化生产线、机器人集成、智能工厂等产品业务,提高机床类产品线技术含量、产品门槛和制造效率,以实现产品附加值和利润提升。
就国际市场而言,成熟的机床市场中,一般机床主机厂商与数控系统厂商彼此独立,互相配套来提供数控机床产品。如德国的西门子、日本的发那科,是典型的数控系统厂商。西门子自身不生产机床,只供应数控系统软件产品,而发那科除了在3C市场有机床主机产品外,在机床产业链里也主要提供数控系统。
图为全球15大机床品牌2017年与2018年的营业额情况对比(单位:百万欧元)数据来源:gir(全球信息研究)
由此,尽管数控机床、数控系统为沈阳机床带来了麻烦,但它们仍是中国机床产业需要攻克的目标。
日前,锡安市场研究公司发布的最新报告显示,2018年,中国占全球数控机床产量的10%左右,价值约为60亿美元。报告同时总结出2018中国数控机床市场的四大特点。
1数控水平:中国的机床数控率在2018年达到29.7%,远低于欧洲、美国、日本和其他发达国家(日本:超过90%;德国:超过75%;美国:超过80%)。其中,金属切削机床的cnc水平为39.0%,高于金属成型机床(仅9.9%)。
2细分产品:数控机床,数控车床和加工中心使用更广泛,其产量占2018年数控机床总产量的近50.0%。在数控车床,中小型卧式车床领域虽然占上风,但中国85%以上的高端小型车床需要进口。
3技术水平:中国依赖高端数控机床的进口,本地化水平不到20%;中低端数控机床的国产化水平高达85%以上,但其核心部件仍然依赖于国外技术。用于国产普通数控机床的数控系统80%以上是进口的,并有85%的伺服系统/电机来自国外。
4竞争格局:中国领先的数控机床制造商由大连机床、沈阳机床、秦川机床、吉尔机床、宁波海天精密机械等组成。然而,在过去的两年里,巨头们已经拥有先后遇到困难(沈阳机床不断遭遇损失,大连机床因违约债券被要求重组整顿),导致产业集中度持续下滑。在2018年,cr10不到30%。
数据显示,目前沈阳机床、秦川机床、中航高科、浙江日发是我国数控机床行业企业的几大巨头公司。其中沈阳机床以22%的市场份额独占龙头,秦川机床、中航高科分别以14%、12%的市场份额紧随其后。
显然,即便遭遇困境,但无论从市场、技术、地位、资源等方面来说,沈阳机床引领着中国机床产业的发展。更为重要的是,沈阳机床对实现“中国制造2025”战略里提出的振兴高端装备制造业的目标不可或缺,某种程度上,它似乎承担着必须完成的任务。
当前,在入主沈阳机床后,通用技术相关人士对于未来的产业布局表示,如果沈机重组落地,未来一定会进行内部整合,进行专业化分工,不能每个企业什么都做,互相掐架。譬如齐齐哈尔第二机床厂和沈阳机床下属的中捷机床厂、昆明机床厂都做重型机床,需要分工。
“技术研发也要协同。北京机床所会成为研发、创新的平台,在解决共性基础技术和追踪前沿技术方面发挥带头作用;大连机床与沈阳机床正在对接,做应用“i5”系统的前期技术协调。”另外,沈机的i5机床数控系统也有望应用在通用技术公司其他机床产品上。
通用技术集团是1998年在6家原外贸部直属企业的基础上组建的国有独资公司,起初以对外贸易为主,后来逐渐成为包含先进制造与服务咨询、医药医疗健康、贸易与工程承包三大核心主业的国务院国资委直管骨干企业。2018年的年报显示,其2018年资产总计1732亿元,利润总额68.8亿,净利润49.2亿。
在制造板块,通用技术集团已有机床业务,它先后收购了北京机床研究所、齐齐哈尔第二机床厂、哈尔滨量刃量具集团和大连机床等四家国内机床行业里的知名企业。
关锡友也对通用技术公司接手持乐观态度,这有利于解决推进i5商用时面对的资金和市场验证问题。同时他认为,企业需要建立市场化的机制,才能吸引优秀人才。
但也有观点称,通用技术公司本身是央企,同样会存在体制机制问题。
通用技术有关人士对此回应说,通用技术下属企业市场化程度非常高,内部收入差距很大,足以吸引国内外高端人才。“机床行业是基础行业,和IT、互联网行业不同,未来不太可能有爆发式增长,这种情况下要给科研人员提供有竞争力的薪酬待遇,才能让他们安心从事基础研发。”
此外,通用技术方面表示,在沈机集团和沈阳机床的未来定位及发展战略上:
第一,对于沈机股份,下一步沿着工业服务、工业互联网方向继续发展,并探索新的业务模式;对于沈机集团,将以传统机床工业为基础,促进产品从中低端向中高端升级。第二,加大创新驱动力度,更多服务关键领域的高端设备需求。第三,在产品质量和企业经营质量下大功夫,真正走高质量发展之路。
然而,重组及全新规划之下,通用技术、沈阳机床的具体执行效果还有待见证。
结语
相信大家都听到过这句话:时代抛弃你时,连一声再见都不会说。沈阳机床短短八年从行业巅峰跌落,直至破产重整,对于每个企业的警示已足够明显。在这个瞬息万变的年代,唯有顺应外部潮流,持续提升内力,才不至于被快速淘汰。时代曾赋予一些企业恢弘,但红利褪色,企业就要学会攻坚图强,平衡发展中的矛盾,如此才能逆势而生。
目前,有研究机构的分析显示,我国机床行业的现状是:低端机床过剩,高端机床大量依赖进口,国内企业技术水平有限,同质化竞争,产能过剩,导致价格竞争,通过压低价格来拓展市场。这导致我国机床企业整体利润率较低,企业成长性受到制约。
而另一方面,数控系统是机床装备的“大脑”,是决定数控机床功能、性能、可靠性、成本价格的关键因素,也是制约我国数控机床行业发展的瓶颈。如今,通用技术的强势入主,体现了一定的社会责任和担当。这对沈阳机床重新焕发生机,以及促进中国机床装备制造业发展、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不过值得注意,当市场机制在机床行业失灵的时候,也需要国家层面介入。简单说,政策应该聚焦在高端和涉及国家战略产业的环节,支持产业链建设和关键部件的突破,而中低端、市场化程度高的领域应该完全放开。最终,中国机床,乃至中国制造业的升级发展需要政府、企业等各界通力协作来推动!
资料来源:
国企“赌王”关锡友,《财经》杂志:王凤,2019.10
国企改革发展的沈阳机床样本,《中国经济时报》:段树军 张征,2018.12
沈阳机床陨落:7年亏损超50亿 曾是世界一哥今临破产,市界:彭硕,2019.8
拯救沈阳机床 中国机床龙头破产来龙去脉,《财经》杂志:韩舒淋,2019.10
沈阳机床复活记:全球第一、濒临破产、央企18亿救助,《中国经济周刊》:陈栋栋,2019.11
城市名片丨沈阳工业:辉煌历程与新时代的转型重生——冶金机械篇
沈阳老工业
辉煌历程与新时代的转型重生
城市名片丨冶金机械篇
沈阳,这座镌刻着中国工业辉煌印记的悠久工业摇篮,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卓越的工业成就,傲立于时代潮头。历经岁月洗礼,沈阳老工业基地在新时代的浪潮中焕发新生,持续挖掘并释放其独特的优势与无限潜力,推动区域经济向高质量发展迈进。
在这片充满活力的土地上,除了闻名遐迩的军事工业重镇,闪耀着智慧与力量的光芒外,沈阳还孕育了众多在冶金、机械制造等领域出类拔萃的领军企业。这些工厂以它们的生产工艺、高精尖的产品质量,不断刷新着行业标杆,为中国乃至世界的工业进步贡献着沈阳力量。
沈阳鼓风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沈阳鼓风机厂)
沈阳鼓风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辉煌历程可追溯至1934年的初创时期,其前身历经岁月洗礼,于1953年更名为“沈阳扇风机厂”,并正式被确立为全国首家专注于风机制造的专业化企业。1960年,企业迎来了里程碑式的成就,成功自主研发并试制出我国第一台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透平压缩机——DA3250-41产品,这一壮举不仅彰显了企业雄厚的技术实力,也标志着公司生产重心开始稳健地向鼓风机与压缩机领域全面转型。随后,在1963年,为了更加准确地反映企业核心业务与战略定位,公司再次更名为“沈阳鼓风机厂”,这一名称沿用至今,见证了企业在国家重大技术装备领域不断攀登高峰、引领行业发展的壮丽篇章。
在沈阳这片工业热土上,沈鼓集团不仅独自闪耀,还引领着一众与鼓风机相关的企业和厂家共同成长。这些企业彼此间相互促进、协同创新,共同编织了一张覆盖沈阳乃至全国鼓风机行业的繁荣网络。它们的共同努力,不仅推动了沈阳地区鼓风机产业的蓬勃发展,更为中国鼓风机行业的整体进步注入了强劲动力。
沈阳鼓风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及其周边企业的崛起,不仅是中国装备制造业繁荣发展的一个缩影,更是中国工业精神与创新能力的生动体现。
沈阳重型机械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沈阳重型机器厂)
历经数十载的风雨兼程,沈阳重型机器厂不断发展壮大,直至1996年,顺应时代潮流,企业完成了向现代企业制度的转变,正式改制为沈阳重型机械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简称“沈重集团”)。这一变革不仅标志着企业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也为其后续的蓬勃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沈重集团自成立以来,始终秉持着改革、创新、发展的理念,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已发展成为一家规模宏大、种类齐全、实力雄厚、技术先进、产品一流的国家二级企业。沈重集团拥有世界一流的生产设备和强大的生产能力,能够自主研发并生产各类大型、重型机械装备,这些产品不仅广泛应用于国内各省市、各行业的关键领域,还远销至世界五大洲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赢得了国内外客户的广泛赞誉。
在技术创新方面,沈重集团始终走在行业前列。集团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引进和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的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为企业的持续发展注入了强劲的动力。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沈重集团成功填补了国内多项装备工业的技术空白,为我国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沈阳机床(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沈阳机床厂)
改革开放的春风催生了中国工业的新篇章,但随之而来的是国内外市场的激烈竞争,尤其是本土机床产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为应对这一局面,1995年,沈阳第二机床厂(中捷友谊厂)、沈阳第一机床厂与辽宁精密仪器厂三巨头携手并进,通过战略重组成立了“沈阳机床厂”,这一举措标志着中国机床行业开始迈向新的发展阶段。
沈阳机床制造有限责任公司(原沈阳机床厂),作为中国机床制造业的领头羊,其发展历程浓缩了中国工业的奋斗史,亦展现了中国制造业在全球化浪潮中的创新与突破。特别是在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政策的引导下,沈阳机床厂紧紧把握机遇,加速产品结构升级,从传统机床制造向高端数控机床及智能制造领域转型,展现出中国制造业的强大韧性和进取精神。
沈阳机床不仅在国内市场稳居领先地位,更以其卓越的产品和服务拓展至全球舞台,产品远销至80多个国家和地区,包括美国、加拿大、法国等发达国家,彰显了中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这一全球布局不仅扩大了市场份额,也提升了品牌国际影响力,为沈阳机床打开了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面对全球制造业的深刻变革,沈阳机床制造有限责任公司秉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持续探索新技术、新产品和新模式。特别是智能机床、智能工厂以及云平台制造等前沿成果的应用,不仅提升了生产效率与产品质量,更为企业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这些创新实践不仅引领中国机床制造业的前进方向,也为全球制造业的智能化转型提供了宝贵经验与启示,展现了中国制造业在新时代的雄心壮志与无限可能。
沈阳电机厂有限公司
(沈阳电机厂)
沈阳电机厂,历经沧桑岁月,如今已华丽转身为沈阳电机厂有限公司,屹立于沈阳市乃至全国电气机械与器材制造业的巅峰,其深厚的历史底蕴与卓越的技术实力,共同铸就了其在电气机械领域的辉煌篇章。
作为我国大中型电动机的重要生产基地,沈阳电机厂不仅承载着历史的重任,更在技术创新与市场拓展方面不断突破自我。多年来,沈阳电机厂有限公司始终秉持着“质量第一、技术创新、用户至上”的经营理念,致力于电动机产品的研发与生产。其生产的电动机产品不仅品质卓越、性能稳定,而且广泛应用于电力、冶金、石化、煤炭、水利、交通等各个领域,深受国内外客户的信赖与好评。在国内外市场上,沈阳电机厂有限公司的电动机产品以其高品质、高性价比的优势,赢得了广泛的声誉和市场份额。
为了保持企业的持续竞争力,沈阳电机厂有限公司不断加大技术研发投入,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和设备,培养了一支高素质的技术研发团队。他们紧跟时代步伐,不断创新产品和技术,为企业的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同时,公司还积极拓展国内外市场,与众多知名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为企业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沈阳有色金属加工有限公司
(沈阳有色金属加工厂)
随着时代的变迁与经营发展的需要,沈铜积极响应国家产业政策的号召,于2011年在主管单位的统一规划下,顺利完成了股份制改造,正式翻开了企业发展史上的新篇章。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沈铜凭借不懈的努力与探索,逐步实现了生产规模的持续扩大和技术水平的显著提升。1956年至1958年间,国家的大力投入为沈铜的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熔铸、板材、管棒等关键车间的扩建改造以及带材、线材车间和中心试验室的新建,共同构建了一个完整且高效的铜、镍及合金材料生产体系。此后,沈铜更是勇攀科技高峰,成功建成了我国首个钛材生产系统,并在冷凝器管、冰箱带等细分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为我国有色金属加工行业的发展树立了新的标杆。
沈铜始终秉持“创新发展,诚信经营、以优取胜,服务共赢”的理念,专注于高性能、高品质铜及铜合金系列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与服务。依托深厚的技术积淀与国内外多所顶尖科研机构的紧密合作,沈铜不断优化生产流程,引入先进生产工艺,确保每一款产品都能达到行业顶尖水平。其生产的产品不仅技术含量高、品质卓越,而且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船舶制造、电气工程、机械制造、焊割技术、国防军工等多个关键领域,为我国乃至全球的工业发展贡献了重要力量。
沈阳纺织机械厂有限公司
(沈阳纺织机械厂)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沈阳纺织机械厂有限公司深知技术创新的重要性。公司始终将技术创新作为企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引进先进的设计理念和生产工艺。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公司成功推出了并条机系列、整经机系列以及各种筒子架等高品质纺织机械设备。这些产品不仅性能卓越、质量可靠,而且具有高度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能够满足不同客户的多样化需求。
沈阳纺织机械厂有限公司始终秉持“顾客至上”的服务理念,将客户的需求放在首位。公司建立了完善的售前、售中、售后服务体系,确保客户在购买和使用产品过程中能够得到及时、专业的技术支持和服务保障。同时,公司还注重与客户的沟通交流,深入了解市场需求和行业趋势,以便更好地为客户提供定制化、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
沈阳纺织机械厂有限公司凭借其悠久的历史、丰富的经验、强大的技术实力和优质的服务水平,在纺织机械领域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和口碑。公司将持续追求创新进取,为纺织机械行业的繁荣发展贡献更多的力量。
相关问答
沈阳 最大的农机 市场 ?沈阳新民农机市场,是由政府搭台,以新民市农业机械有限公司为龙头的民营私营企业的大市场。始建于1999年4月1日,引进资金3亿多,占地面积4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
沈阳 哪里需要 机械 零件?•公司简介:沈阳市海洋机械零部件加工厂成立于2014-10-10,注册资本null,法定代表人是张文禄,公司地址是沈阳市苏家屯区沙河镇后桑村,统一社会信用代码与税号...
沈阳 烧烤炉具 批发市场 地址是在哪里?_住范儿家装官网这几家都是质量不错,服务态度好,价格合适的给你推荐下沈阳九宝烧烤炉具设备有限公司地址:辽宁省沈阳市苏家屯区g304金山韩国香油烧烤炉具地址:...
大家有没有知道 沈阳 工业大学的 机械 类的研究生就业情况怎么样啊?前景良好。因为沈阳工业大学机械专业跟随着市场需求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毕业生具备了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受到企业青睐。同时,...
沈阳 大学、沈阳师范大学、大连交通大学、 沈阳工程 学院,这些学校的 机械工程 ,自动化,土木工程,会计学,金融学哪个好?沈阳工程学院可是个低调的好大学,原电力部直属高校之一,在电力行业的认可度非常高,其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热能与动力工程,核电、风电等专业,优势明显,...会...
沈阳 理工大学 机械工程 学院怎么样?文法学院。学校以“实施工程教育、电子科学与技术共7个专业。1个教学部、突出工程实践和社会实践”为培养模式,校园内建筑气势恢宏、装备工程学院。有28个二级...
沈阳 都有哪些机床厂?沈阳机床集团有限公司(包含了沈阳第一车床厂,沈阳第一机床厂,沈阳中捷钻镗床厂,沈阳机床股份,沈阳菲迪亚机床,沈阳机床成套设备,铸件厂)沈阳中天机床有...沈...
介绍一下 沈阳 的几个著名的 机械 制造厂?沈阳机床集团,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沈阳黎明航空发动机,沈阳三菱发动机,沈阳新光集团,沈阳机车车辆集团,沈阳矿山机械集团,沈阳重型机械集团,沈阳鼓风机集团...
沈阳 理工大学的 机械 电子 工程 怎么样,全国排名第几?1、沈阳理工大学的机械电子工程专业比较普通,没有进入全国排名。2、机械电子工程专业是沈阳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开设的一个专业,机械工程学院有机械设计制造...
我国最大的 机械 制造业城市是哪个? - gV5PhVsCL 的回答 - 懂得机械工业的范围真的很广,要具体一些才好分析。世界制造中心在亚洲,而亚洲最大的制造中心在中国。在中国制造业就发达的地方就是珠三角和长三角两个...